主动公开事项目录观察:问题与破局
当我们在政府网站上查阅政策文件、人事信息、财政信息等内容时,背后其实都有一套“隐藏的清单”在指引信息的公开。这就是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它不仅是主动公开的“施工图”,更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导航仪”。
最近,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政府网站评估工作组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要求,对部委、省级和省会、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的编制和发布情况开展了一次“深度观察”,重点调查了目录的规范编制、要素齐全、动态更新等情况。观察发现了哪些共性现象?哪些环节最容易“卡壳”?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观察结果。
为何聚焦“主动公开事项目录”?
主动公开事项目录不是简单的“清单罗列”,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基石。它明确哪些信息必须公开、由谁公开、如何公开、在哪公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关键抓手。一份清晰、准确、动态更新的目录,背后体现的是政府治理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三大“关键任务”解析,每项都是“硬要求”
一、任务一:是否“形成主动公开事项目录”?
任务要求:分层级、分领域梳理法定公开事项,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
我们发现:部委层面,不到半数的部委网站发布了主动公开事项目录,但多为2018年–2019年发布,至今未作更新;省级层面,仅少数地区政府网站完整公开了省本级和省级部门目录,多数省份尚未集成发布本级及各部门的目录;在重点城市层面,超过半数的政府网站尚未公开系统化、规范化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而在已公开目录的地方政府网站中,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是缺少市级层面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清单,二是虽在各部门网站分散公开了部分目录信息,但未能实现本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目录的集中统一发布。
典型问题: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年久失修”,与网站实际栏目“两张皮”;部分单位仍未将目录编制纳入常态化工作。
二、任务二:是否“实行清单化管理”?
任务要求:逐项明确公开主体、方式、渠道、责任等要素。
我们发现:在观察对象中,绝大多数政府网站未能逐项明确公开要素,仅在目录开头做“笼统说明”,后续事项中缺失具体责任部门、公开渠道、公开方式等关键信息。
典型问题:方式、渠道要素普遍缺失,超过半数已公开目录的网站未能列明公开方式和渠道信息;责任主体模糊,目录“粗线条”,清单化管理亟待加强。
三、任务三:是否进行“动态更新”?
任务要求:对目录进行动态更新、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做到法定公开事项主动公开到位,其他事项审慎主动公开。
我们发现:超90%的部委网站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更新滞后,最近更新仍停留在2019年;在观察的网站中,超四分之三的政府网站栏目与目录不符,部分网站甚至未公开目录中列出的公开事项;所有被观察的政府网站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均是静态表格,未与网站栏目内容建立关联关系,未实现网站主动公开信息内容的目录化管理。
典型问题:目录“睡大觉”,网站“跑得快”,二者严重脱节;栏目设置随意,目录形同虚设;缺乏常态化更新机制,内容陈旧、分类混乱。
总体表现:有待提升,优秀者寥寥
从本次观察结果来看,部委层面整体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多数单位在机制建设和落实方面仍存在短板;省级层面表现参差不齐,仅个别省份在系统性和规范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极少数地市做法扎实,如集成发布市本级和部门目录,要素齐全、更新及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工作建议:构建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动态管理及信息清理系统
主动公开事项目录不应只“写在纸上”,更要“用在网上、活在业务中”,是政务公开的“基础支撑”和“服务指南”,必须与网站功能、实际业务和公众真实需求紧密结合,真正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枢纽”和“信任纽带”。
一是打造政务公开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本部委、全省、全市等统一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自上而下的目录库管理模式,通过组织架构按层级按领域进行管理,形成各级各部门可维护、可调整、可追溯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真正实现各级目录的动态更新。
二是制定已公开信息管理规范和清理规则,部署网站智能信息清理系统,实施“采集-清洗-检查-整改-归档”的全流程数据管理,根据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更新周期、公开时限、公开时长对公开内容进行动态监测、定期清理,实现公开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三是依托统一汇聚的主动公开数据资源库,运用人工智能(AI)等技术,通过大模型训练进行数据标注,实现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联动,深度挖掘公开数据价值,持续创新应用场景。
另外,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信息的协同共享和融合发展也尤为重要。因此,建议建立政务新媒体AI智评系统,制定“八维五力”政务新媒体评价体系,将内容按属性划分为 8 大类(如政策解读、民生通知等),再从创新、传播、时效、互动、安全五个维度开展差异化评价,避免评价标准笼统化,保障优质内容精准识别,利用AI技术“管好账号、评好内容、挖好价值”,持续推进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的协同发布,打造以政府网站为主阵地、政务新媒体为主渠道的协同融合服务体系。
如果您正在负责主动公开工作,不妨以本次观察为参照,审视一下您所在单位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清单建设情况:
· 是否层级清晰、领域分明?
· 是否要素齐全、责任主体明确?
· 是否标准统一、数据同源?
· 是否动态更新、栏目内容对应?
· 主动公开目录是否关联栏目内容?
· 是否制定已公开信息管理规范和清理制度?
· 敏感信息是否做到脱敏到位?
·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公开渠道是否实现协同融合?
用一份真正清晰、实用、实时更新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推动更加透明、高效的政务公开——这件事,值得我们持续投入、不断优化。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532号